武汉佰乐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热线
  • 联系人:方经理
  • 电 话:027-65279366
  • 邮箱:products@biolabreagent.com
  • 地 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神墩四路666号C栋

最后的战役|直面新冠,你准备好了吗?

发表时间:2022-12-16
摘要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伴随国人1000多天的“绿色箭头”消逝在全面放开的滚滚洪流之中,这场历时三年的抗击新冠保卫战也看似进入最终章。站在这历史的关口,人们不禁要问:现在主流突变株是谁?目前的疫苗、中和抗体还会有效吗?面对每天不断新增的”小阳人”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关键词:Covid-19;Omicron;抗原;新冠疫苗



老对手—奥密克戎(Omicron)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新冠病毒突变株B.1.1.529系统命名定为Omicron。与之前我们遭遇的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不同,Omicron从传染率、突变能力上均比上述突变株更胜一筹。由于突变株是通过病毒的膜蛋白定义的,据目前公开研究资料显示,B.1.1.529至少有50处突变,仅在Spike(S蛋白)上就有32处,包括了在关键部位ACE2受体RBD区域的10个突变。这也导致自2021年底奥密克戎(Omicron)亚型出现以来,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掀起多轮疫情,持续向加强免疫逃逸的方向进化,并且呈现出与前期单一毒株的依次更替截然不同的突变路线。

Fig 1.目前主要毒株的来源及突变位点(源引自Hanson公众号)

当前全球多国主要流行株已被BQ.1和XBB家族替代,而国内主要流行的仍以奥密克戎BA.5亚分支BA.5.2和BF.7(BA.5.2.1.7的缩写)为主。说起BQ.1大家好像都很陌生,但提起近几日疯传于网络"地狱犬"病毒,可能没谁不知道它。据本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通报,已检出49例本土病例含有BQ.1及其亚分支,但通过观察未发现患者在感染BQ.1后,临床表现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加。“这些进化分支致病力明显减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早期流行的变异毒株。”源引自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现有数据表明,超级变变变的Omicron可能仅在上呼吸道复制,与之前VOC毒株相比,引发重症的可能性更低,据此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



目前的疫苗、中和抗体还会有效吗?



种类 原理 所属疫苗

基于腺病毒载体

注入另一种伤害较小的但是携带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基因的病毒,由此触发人体免疫反应

牛津/阿斯利康、加马列亚(卫星-5)、杨森(Johnson&Johnson)、康希诺(Cansino)、Sputnik V(俄罗斯)

基于mRNA原理的疫苗

注入携带遗传密码的那部分病毒,人体根据这个密码信息生成病毒刺突蛋白,由此触发免疫反应

辉瑞/BioNTech、莫德纳

灭活病毒

注入灭活病毒或弱化版病毒

科兴/Butantan(CoronaVac)、国药(SinoPharm)、BBIBP-CorV(国药北所)、巴拉特生物科技(Covaxin)、Valneva

蛋白疫苗

只注入触发免疫反应最强烈的那部分病毒,即抗原

Novavax、赛诺菲(Sanofi)

Fig 2.现有疫苗类型及原理


源引自biorxiv的文章《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overcome SARS-CoV-2 Omicron antigenic shift》中,评估了几乎所有上市COVID-19疫苗,检测接种两次后(异源接种)的接种者血清对于Omicron的中和活性情况。结果显示,所有疫苗下降都很严重,但保持中和活性最高的是mRNA-1273,其次是BNT162b2。下降最多以至于完全无中和活性的是Sputnik V,下降第二高的是只接种一剂的Ad26.COV2.S。BBIBP-CorV和AZD1222疫苗接种者针对原始毒株和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活性均好于新冠感染康复者。然而我们知道衡量疫苗效力的方法是存在差异的。在临床试验中,不同试验之间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因为每个试验的条件都不尽相同。所以笔者始终认为,就目前而言最有效的疫苗,就是我们已接种的那支,我们能够接种的疫苗就是最好的疫苗。从现有数据来看,接种疫苗并不一定能保护我们免于感染新冠,接种新冠疫苗意义更多是为了控制病毒蔓延、防止导致重症、阻止病毒扩散、避免住院治疗和死亡。特别是在逐步放开的大环境下,笔者在此呼吁各位:针对Omicron骤增的感染病例,请接种疫苗,尤其是帮助老年人及孩子完成加强针的接种。

Fig 3.Pairwise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ID50) against Wuhan-Hu-1 (D614G), Beta and Omicron VOC.Vero E6-TMPRSS2 used as target cells.


中和抗体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早期采取抗病毒治疗,而抗病毒的核心就是中和性抗体。

中和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的S蛋白结合,可以有效阻止新冠病毒感染细胞。不但可以用于治疗新冠患者,同时也能够作为预防性疗法,给易感高危人群提供被动免疫能力。与疫苗相比,它的优势在于接受注射后生效时间较疫苗更短,并且对某些不能对疫苗产生足够免疫应答的人群(包括一些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患者)同样有效。


在《这篇推文中小编与大家分享发表在NEJM两篇关于中和抗体效力面对奥密克戎突变毒株逃逸机制的相关文章《Efficacy of Antibodies and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Omicron BA.2.12.1, BA.4, and BA.5 Subvariants》、《Efficacy of Antibodies and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Covid-19 Omicron Variant》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考古一下。

Fig 4.Efficac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Omicron in Vitro. From NEJM

现有研究表明,礼来的Bebtelovimab对奥密克戎三种亚系(BA.2.12.1, BA.4和BA.5)均有积极的效果。由腾盛博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Ambavirzumab)和罗米司韦单抗(Romlusevimab)联合疗法,对现有的奥密克戎BA.4/5均保持了活性。目前看上述中和抗体仍具有长效治疗,预防二次感染,无禁忌症,治疗高危病人的优点,可用于新冠暴露前或暴露后的的预防。

Fig5.Efficac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Antiviral Drugs against SARS-Cov Variants in Vitro. From NEJM


专注于重组蛋白和抗体产品的开发和定制服务,三年来持续对这些处在临床阶段的中和抗体进行了追踪以及重组表达工作。通过我们对新冠突变株及其中和抗体的追踪实验测试,广谱性中和抗体逐渐取代早期中和抗体,具有非常良好的识别、中和各个突变毒株的能力。



Fig 6.BA.2 ,BA.3,BA.4/BA.5 Spike RBD binds with different antibodies



我们的数据表明普通人通过接种加强针,能很好的激发此类广谱中和抗体。因此我们希望在不断加强疫苗接种的前提下,早日结束新冠大流行。

联系方式
手机:18108604356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