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杂交瘤技术诞生以来,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鼠源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临床应用中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 导致鼠源抗体半衰期缩短,治疗效果减弱。随着抗体工程的发展, 利用抗体技术对鼠源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是解决治疗用单克隆抗体的有效途径。
抗体人源化
抗体人源化是指利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对抗体基因进行重组,可在保留鼠源抗体对抗原有效结合部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非结合部位的鼠源性,这种通过重组基因表达的既有鼠源成分又有人源成分的抗体称为人源化抗体。当前正处于临床研究的多种抗体中,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所占比例大于70%。目前的人源化抗体,主要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抗移植排斥反应和抗病毒感染等方面。
人源化抗体的分类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异源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转染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出嵌合抗体。
2改型抗体改型抗体也称CDR植入抗体(CDR grafting antibody),抗体可变区的CDR是抗体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区域,直接决定抗体的特异性。将鼠源单抗的CDR移植至人源抗体可变区,替代人源抗体CDR,使人源抗体获得鼠源单抗的抗原结合特异性,同时减少其异源性。
3全人源化抗体全人源化抗体是指将人类抗体基因通过转基因或转染色体技术,将人类编码抗体的基因全部转移至基因工程改造的抗体基因缺失动物中,使动物表达人类抗体,达到抗体全人源化的目的。